常州市武进区漕桥初级中学
人文课堂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专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漕桥初级中学 >专题列表 > 人文课堂 > 课题概况

《打造人文课堂 提升人文素养》中 期 研 究 报 告(第一稿)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超级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5-01-18  浏览次数:

  

课题研究背景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核心是创新精神的培养。而应试教育中的课堂教育,把学生当成了训练的机器,忽略了课堂中的人文内涵,常常使学生感到课堂枯燥,机械。从而削弱了课堂中丰富的教育功能。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人们普遍认识到人文教育是课堂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重塑人文精神,塑造完整、健全的人格已刻不容缓。实施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质是当今人们在反思人类历史进程的经验教训后所提出的一项时代要求。为此,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把人文素质的养成渗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在知识教学、能力训练中贯彻人文精神,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学生不断社会化的一个平台。课堂是教师、学生及环境之间形成的多种功能的综合体。课堂是教师和学生重要的生活空间,我们大部分的教学时间就共同活动在课堂这个无法回避的狭小空间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必须基于课堂,赋予课堂以丰富的生活意义和人文价值,使课堂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家园。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突出强调课堂的逻辑性、严密性、准确性等科学属性,有意或无意间忽视了课堂教学的人文属性。当前学校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存在的几方面问题:其一,厌学情绪反映普遍,有一些平时学习刻苦的学生也常常流露出对学习的无奈。其二,与人相处、与人合作能力低。其三,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观念淡薄。学校现在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美好、舒适的校园环境,但一些学生的行为,如破坏公物,破坏环境卫生,随口脏话等等,表现他们缺少基本的人文素养;其四,人文学科知识欠缺。有不少中学毕业生对中外名著知之甚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到陌生,甚至有不少学生对自己的家乡了解不多。其五,缺少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如今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中心人物,以至于有不少家长向我们报怨,现在的孩子对人不感激,对事不关心,对物不爱惜,认为家长、老师、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付出爱都是理所应该的,而不知道爱应该是相互的。面对以上种种,作为学校教师更应立足于教学改革前沿,坚持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努力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课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我校是武进区扬善教育特色学校,漕桥初中上课规范要求中明确规定了微笑、民主、宽容、尊重等要求,正在实施的《扬善教育》和即将实施的《现代文明》等校本课程,也十分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在减负增效背景下,教师们纷纷聚焦课堂教学,寻找提高课堂效率的捷径,学校倡导的以学生为本、民主和谐的人文课堂已成为教师追求的目标。学校正在建设的民主、尊重、高效、严谨、有序、和谐的办公室文化和正在开展的享受阅读读书系列活动,也为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构建人文课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校坚持并践行文化育人、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逐步形成了以善育人的校园文化,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扬善系列制度的执行,已让学生得到了许多善感体验,扬善已内化为学生的素质,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课题概念的界定

1、概念界定:            

1)人文课堂:是指科学实施人文教育的课堂。是以人为中心的课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协同发展的课堂。最终促使学生自然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人文素养:也就是指人文精神,泛指人文科学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

研究目标

1)概括出一些立足于常态的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做法,初步探索一些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经验和策略。

2)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人性、民主、和谐的人文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科教学方式。

3)生成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校本资源库。

4)培养一批观念新、业务素质高、人文素养高的教学骨干教师。

5)积极引导学生树立理想、坚定信念、培养意志、张扬个性、懂得尊重、学会学习、善于沟通、积极向善,从而不断提升人文素养。

研究内容

1、了解社会对学生人文素养的要求

2、农村初中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调查

3、农村初中学生人文素养缺失成因的分析与研究

4、依托人文课堂,培养农村初中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研究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克服厌学情绪的研究

2)培养人文学科知识,提升人文素养的研究

3)促进学生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研究

4)培养学生与人相处与人合作的能力的研究

5)培养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的研究

5、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研究

6、依托扬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

7、构建学科主题式人文素养资源库的研究

研究的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个案调查法等

具体做法: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法,调查了解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发现学生人文素养存在的问题,然后查找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课题研究的计划。第二步,根据计划开始行动,在教学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和策略。第三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个案分析或再一次调查研究,分析学生前后行为的变化。第四步,反思前阶段实验成果,得出结论:存在哪些成功的做法,还存在哪些不足,或又产生了哪些新问题。于是重新开始制定新的实验计划,开始第二轮研究。

研究措施

1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以戴世平校长为课题组组长,副校长丁国荣和教导处副教导周晓玖、胥静亚为副组长,学校语文组、数学组、外语组、理化生组、政史地组教研组长组成课题领导小组。

2、加强学习,达成共识。开展建设人文课堂的校本培训活动,组织教师认真阅读有关书刊,深入学习有关教育理论,转变教师的观念,统一认识。

3、开展活动,积极探索。通过读书笔记展览、征文、演讲、赛课、评课、外出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坚持主体性原则、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常态课与研讨课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实验研究的积极性,追求实验研究的实效性。

4、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人文素养

强化集体备课,加强教研活动。要打造人文课堂,有形的抓手是日常的集体备课和每次精心组织的教研活动,在备课和教研活动中强调对学生人文关怀,突出教学活动人文性。加强教师校本教研和培训的力度,学校每周五上午或下午第二节组织课题组教师进行新课程理论培训,不定期聘请校外专家来作新课程理论研究的课题辅导,并要求课题教师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先进理论的学习,做好读书笔记或认真进行教学反思。

5、建立研究活动制度,不定期检查考核

要求每位课题组教师运用行动研究法对总课题中提出的问题化解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每月形成一个行动研究个案,并循环往复,不断提出新问题,设计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总结实施后的效果,并形成文字资料,每月汇总交流,形成研究活动定期汇报制度。课题领导小组成员对教师的研究情况进行不定期指导、检查和考核。

6、后勤经费保障

学校为教师外出学习、进修和开展此课题的行动研究提供后勤和经费保障。

研究步骤

本课题计划三年完成,分以下几步。

1、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0320113月)

制定详细的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申报立项;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听取有关专家对课题研究的指导;收集整理有关理论资料及学习体会。

2、第二阶段:探索研究阶段(2011420127月)

课题开题;按计划实施研究;课题组成员认真开设好研究课,并形成教学设想及教学反思的文字稿;初步总结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和方法;形成阶段性报告,迎接中期评估。

3、第三阶段:深入研究阶段(2012820138月)

根据中期评估的反馈结果,调整课题研究方案;对形成的内容进行微调,进行验证性研究;收集研究个案;

4、第四阶段:结题鉴定阶段(20139201312月)

召开课题组总结会,分类整理、汇总研究资料,撰写研究结题报告;充实课题网站,邀请专家结题鉴定。

课题研究的过程和策略

一、了解社会对学生人文素养的要求

    我们课题组成员进行采访调查,采访了我校的有关老师、学生家长、社区老人、社区干部等,了解他们对现状中学生人文素养的评价和要求。多数被采访者认为:现在的独生子女孩子以后不知道该怎么办,以自我为中心,离不开手机、电脑、电视,陶醉网络虚拟文化,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道父母的辛苦,攀比心理严重。我校许多教师认为,我校的许多学生缺乏学习目标,缺乏生活目标,缺乏责任感,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按时完成,甚至有同学要抄袭作业,不尊重老师,迎面走过,有同学从来不会打招呼。在谈到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哪些要求时,大家的期望值都挺高,都希望现在的中学生能爱学习,认真完成作业,成绩较好,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等。

二、农村初中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调查

我们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表附后),对初一、初二、初三各一个班的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表111份,回收111份,回收率100%

三、农村初中学生人文素养缺失成因的分析与研究

(一)我校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

    我校学生对人文素养的含义了解,只有1.8%的同学非常了解,也只有10.8%的同学不了解,87.4%的同学比较了解和有点了解。对于人文知识了解和学习的态度,我们是设计了三个问题:你是否愿意抽时间阅读课外书籍?课外时间,你多看哪一类型的书籍?你认为学校图书馆是否能满足学生对人文书籍和资料的需求?调查结果显示:对课外阅读十分愿意,觉得是一种享受得占40.5%64%的同学愿意但只是偶然,因为没时间。对阅读的课外书经典名著 13.5%。对学校图书馆的看法最多的是选基本能满足这方面需求,占47.7%。这三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学生人文知识方面总体不丰富,可以提高的空间很大。在学习态度方面,我们课题组设计了两个问题:你对学习的态度如何?你是怎样看待学生抄作业的现象的?对学习很有兴趣的只占17.1%,有点兴趣的占72% 。在抄作业方面认为不好,应该自己做的占54%。这两个问题的调查,看出我校学生总体上不讨厌学习,但也不喜欢学习。关于对待网络态度,只有22.5%的同学是有目的查找资料,其他都是玩游戏或看电影、聊天等,偷菜游戏35.1%感到无聊反对。但问到你要出门上学,妈妈突然生病了,家里没其他人,你会怎么想,83.8%的同学选择了陪妈妈去医院,这说明我校同学孝敬父母长辈的观念比较强。每天都能看看新闻的同学只有17.1%。对学校、班级开展的义务劳动(包括值日生工作),同学们的态度是56.8%选择积极参加。有同学患了白血病,学校号召同学捐款时,48.6%尽可能地多捐些 48.6%,这几个数据说明同学对他人和集体、社会的亲近、关注程度有待于大大提高。当问到您遇到偷窃抢劫时你会怎么做?86.5%的同学选择告诉家长、老师或报警,这说明同学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对人与自然之间的相处,我们设计了三个问题:对于超市实行塑料袋收费,你是怎样看待的?一只蝙蝠受伤了,掉在地上,你会怎么办?在风景区旅游时吃剩的果核找不到垃圾箱丢,你会怎么办?对于超市实行塑料袋收费54 %的同学认为很好环保,对于受伤的蝙蝠,想办法把它送到一个安全的地方的同学占60.4% ,在风景区旅游时吃剩的果核找不到垃圾箱丢,选择放在包里遇到垃圾箱再扔的同学占73%。这几个数据说明我校学生与自然动物之间的关系相对来说还不是太差,但有对于提高的空间还比较大。最后你觉得有助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有哪些?四个选项中最高的是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占88.3%,选择通过主题班会等开展人文思想教育占78.4%,通过高素质教师的上课和教材中人文知识的影响占68.4%,选得最少的是通过新闻媒体等社会宣传的影响,占46.8%

    总而言之,我校学生人文素养总体不高,(但总体情况较采访家长、老师、社区老人的评价要好)。虽然在自我保护意识和对待父母长辈方面的素养较高,但学生的人文知识、对待学习的态度、对同学的关爱、对社会的关注、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及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的素养有待于大幅度提高。

(二)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前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随着市场开放程度的加深、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进程的加剧,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开始出现多元化取向,尚还幼稚的中学生也难免免地受到波及和冲击。一方面是课堂上书本中的集体主义、理想主义,一方面是社会中生活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我们的中学生在心智尚未发育成熟时,导致价值迷失和心理失衡。

当今社会生活压力日益增大,竞争日趋激烈,找工作难,这是我国社会中的一大现实。随着大学生的贬值,大学生就业时的低待遇高风险使得读书无用论再次甚嚣尘上。这就冲击到很多中学生对未来不自信,对前途迷惘,甚至少数学生对社会对人生充满了悲观失望的情绪。

2、教育制度的弊端和学校现状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人文素质教育在教材上缺乏系统的规划和战略安排,教育方法也缺乏科学性与针对性。学校强调追求升学率,放松了对人文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一部分学习吃力的学生忙于应付学习和考试,对其它知识无暇顾及,其学习人文知识的热情和提高人文素质的要求也较弱。

3、学生自身的问题

现在的在校中学生都是90后,他们生活在信息泛滥,计算机网络发达的时代,大多是独生子,从小没有吃过苦。造成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并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膨胀的表现欲。进入中学,生理年龄慢慢开始成年,但心理年龄尚未成年,出现了心理和生理年龄的不同步。他们易于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人生观世界观没有完全定型,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4、我们学校生源的影响

我校外地学生的比例已经超过60%,中等及以上学生偏少,特别是尖子生几乎没有;本地的优秀学生都流向了民办学校,外地的优秀生由于高考制度的限制,在小学升初中,或者初一、初二时开始陆续转回老家读书,这些同学相对来说都是人文素养较高的学生,所以,我校人文素养的培养缺少中坚力量的引领。

5、家长人文素养的影响

    我校外地学生的比例已经超过60%,这一数据的背后,还隐藏着家长人文素养不高的现实。据统计,我校学生家长具有大学及以上文化的比例不到2%在政府、事业单位或者有自己经济实体的家长比例不到10%,绝大部分学生家长都是工作在最苦最累的岗位,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居住在破旧的出租屋。这些家长的文化程度、粗俗语言、文明修养、教育子女的方法以及对富人的妒忌、对社会不公的抱怨等,也直接影响他们还在的人文素养。

四、依托人文课堂,培养农村初中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研究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克服厌学情绪的策略研究

我们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并不是厌学的根源。因为,对未知的东西感兴趣,是人类的天性。没有成就感,才是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对此,我们课题组成员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研究,探究克服学生厌学情绪的策略和方法。

1、帮他们树立正确的进步观

很多学生有一个错误的进步观:分数、名次进步了才是进步。所以学习的目的成了追求分数。即使知识学得不扎实,只要考试成绩还过得去,就沾沾自喜。相反,即使自己努力了,也学到知识,培养了一些能力。但由于这次考试的试题,恰好大部分出在自己掌握的知识范围之外,而分数不太理想时,就会垂头丧气,丧失信心,甚至从此一蹶不振,破罐子破摔。这都是错误的进步观惹的祸。我们学习的目的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发展智力,学会学习,最后掌握本领,在为社会作贡献的同时,成就自我,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追求人生幸福。我们应树立正确的是进步观:今天,我学会了一条成语,是一种进步;记住了一个单词,是一种进步;学会了一道数学题,是一种进步;弄懂了一个物理公式是一种进步;理解了一种化学反应,是一种进步;了解了一种生物现象,也是一种进步那么,只要学习,我们天天都在进步,时时都在进步。这才是正确的进步观。这样一鼓励,每个同学都会觉得自己在进步。

2、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单一陈旧的教法会使学生学习情绪低下,感到学习无动力。而中学生具有好动、好玩、好奇、好胜的特点。他们的情绪、情感和学习积极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兴趣,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教材内容不断改变教学方法,不断使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如我们英语实验课吴文娟老师在实验课,在教学牛津教材7A6单元Shopping Mall时,事先摆好一张桌子,在上面放些物品:衣服、鞋子、帽子、手套等等,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进行对话,学生两两结伴购物。一看到这些道具,学生兴趣一下就激发出来了。学生通过基于生活的情境,时而流畅表达,时而出现单词错误,时而出现语法错误,教师适时纠正、补充、拓展,学生的思维紧跟教师积极发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和质量。

当然,我们的教学教学形式还可采用讨论式、自学式、表演式、对话式等,让他们人人参与,人人受教育,激发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慢慢由厌学变为乐学。

2)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

以前,一些教师采取一言堂满堂灌的教法,使学生被动学习,压抑了学生的潜能,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为此,我们实验老师在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性方面进行探索。

我们数学课题组成员孙建达老师积极尝试设计开放性问题情景,让同学们共同探究,诱发学生解题的主动性。如在学习完三角函数以后的复习课上,他设计一个题目作例题:

                         如图,在Rt△ABC中,C=90BAC=30,延长CAD,使DA=AB,连接BD,求tanD的精确值。

                         这一个问题的解发比较单一,没有发散性,我换一个方式提问:

                         已知在Rt△ABC中,C=90A=30,请同学们设计一个求tan15的精确值的方案。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给同学留下了广阔的探索、思维空间,经过同学们的积极主动思考,得到如下方案

                       方案一:作BAC的角平分线AD,交BCD

DEAB垂足是E BE=1,则BD=2DE=DC=

AC=2+=2+3

最后求出tan15=tanDAC= = 2-  

              

                      方案二:在ABC内部作CBD=15BDACD

DEAB垂足是E,设BE=1,则可以计算ED=1BD=

AD=2AE=AB=1+BC=

AC= =-2=

所以tan15=tanDBC= = 2-    

                     方案三:延长CAD,使AD=AB,则D=15,设BC=1

AB=2,那么AC=AD=2DC=2+

所以tan15=tanD= ==2-    

                     方案四:延长ACD使AD=AB,则CBD=15

BC=1,AB=2AC=AD=2CD=2-

tan15=tanBCD= = 2-       

第四种方案出乎实验老师的意料,他们自己也没有想到这种简单的方法,而且其他参考书上也没有发现这样的解法,竟然我的学生想到了,同学们无比兴奋,课堂上立刻响起了掌声,这个开放性的问题,由于同学们积极主动的思考,撞击出学生思维的火花,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激发他们自主地去学、乐学、爱学。

3)恰当利用多媒体。

计算机和互联网蕴涵了无穷的学习资源,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这一强有力的工具去学习和解决问题,使他们乐意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中去。学生在网络学习中进行搜集信息、获取信息、筛选检索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储存利用信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动手又动脑,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课题组的一位历史教师张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学生的历史学习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和丰富的历史学习信息资源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在九年级历史《梦想成真的时代》,讲到天机无限的内容时,首先布置预习作业:利用学校电脑课上寻找人类航天史发展情况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情况。要求:在网上寻找有关中国航天工程资料,了解航天科技知识,从而认识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现代科技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在网上了解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的个人资料,学习航天精神,培养科学态度,立大志,为祖国建设服务。在网上寻找美国、前苏联太空英雄在太空中行走的足迹。试比较中国航天起步的先进性。制作相关网页,并与同学和老师交流。这种教学任务的布置,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拓宽了教学途径,使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提升学习能力,同学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3、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激发克服困难的意志

 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课堂气氛对学生的学习尤其重要。初中生的心理状态易受外界影响,当周围都是浓厚的兴趣环境时,他们就会被同化。在活泼的氛围中,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学生身处一个能使他们身心愉悦的学习环境时,就可使他们集中注意力,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像,从而获得更多、更牢固的知识技能,并使他们觉得学习不是件苦事或一种负担,表现出喜悦、求知欲望,以及对知识的探索能力,激发起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 所以说,课堂上努力创设一个宽松、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根本保障。

我们课题组成员张秋香老师在教学《艰苦奋斗走向成功》这一思想政治课时,她设计了两个交流题:一是交流古往今来流传着许多颂扬艰苦奋斗的精辟名言,二是在我国从古至今有哪些关于坚持艰苦奋斗的优秀典型。老师鼓励同学们想到一个说一个,不用举手,想到就站起来回答。刚开始,有的同学还有点犹豫不决,不知道自己想到的是否正确,不敢站起来回答。面对这一情况,当有两个同学回答后,老师故意插嘴说了一错误的,同学们一看老师都有说错的,于是也不害怕答错,纷纷抢着回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课堂激情,不再害怕回答问题了。

4、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人人都想获得成功,获得他人的肯定,但厌学的学生却很少得到表扬,在家中是父母的唠叨、打骂,在学校是老师的斥责、训斥,在同学中遭受的是蔑视、讥笑。回答问题老师从不点其名,其他的活动总没有他们的名字,所以,他们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只觉得苦和累,于是,上课无精打采。如果老师平等地对待他们,多给他们机会,多鼓励他们,学生就会慢慢转变。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独特的优点,他们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专长,教师不能因其成绩不好,就否定他们的一切,而是要去细心地寻找、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我们实验组的唐永刚老师是班主任,他班有一个叫陈松杰的学生,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他学习习惯差,学习基础差,不做作业,上课睡觉,上一段时间学还得休息几天,很多老师对他束手无策。后来,唐老师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这个孩子对爷爷奶奶很孝顺。唐老师及时表扬了他,要大家向他学习,充分调动了他的积极性。一段时间后,许多老师都说他变了,后来他考取了一所较好的职业中专,还选到了一个很好的专业。可见,作为老师应让学生有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应多表扬、鼓励他们,让他们多尝尝成功的喜悦,这样,就可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学习起来才会感到乐趣无穷。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最差最笨最胆小的孩子,偶尔也会有睿智的大胆的值得肯定的举动,也会做得比较好。也许在常人看来这微不足道,但做老师的必须努力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闪光点,给予必要的乃至夸张的表扬鼓励。用肯定性言语和鼓励性言语促进孩子树立自信。老师的每一声赞许犹如一束阳光,能够温暖学生的心田。每一位学生,不论其个性品质如何、成绩如何,无一例外地都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肯定,都渴望照耀到鼓励、赞许之春日阳光,特别是那些对自己缺乏自信的学生。在教育学生时,少一些偏见、多一些平常,少一些歧视、多一些尊重,少一些冷眼、多一些赞许,让学生享受到温暖的阳光,这样,潜能将被激发,奇迹将会出现,使学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产生自信,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自然就克服了厌学的情绪。

(二)增强人文学科知识,提升人文素养的策略研究

1、挖掘教材人文知识,奠定人文基础

教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不仅要理解教材知识及其结构,更要挖掘各种学科知识中所蕴涵的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以便在传授学科知识的时候让学生领会到人文精神。我们初中课程的每一门学科本身都蕴含着许多人文知识,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其中的内涵,就会在人文精神教育方面起到潜移默化、画龙点睛的效果。

我们课题组的胥静亚老师老师的实验过程中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她在教学初三历史复习课《侵略与反抗》这一章时,提炼挖掘教材知识,把教材整合成四个板块:血海深仇、血筑中华、沉思过去、面向未来;内容归纳精练:五次侵略、四次战争、三个条约、数次罪行、四位英雄等的设计。并把历史与现实结合,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渗透人文思想教育。

这堂课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到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战争史、侵略与反抗史。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自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列强纷纷踏上了中华大地大肆地烧、杀、抢、掠,但不屈不挠地中华民族却在进行着坚苦卓绝地救亡图存斗争。林则徐虎门销烟、太平军痛击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黄海殉国、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等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展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反侵略的中华英雄儿女,最后他们将侵略者赶出了中华大地。同时使学生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之所以不能灭亡中国是因为中国人民的抗争,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中华民族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增强综合国力才能立于民族之林。从而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感。

还有我们化学实验老师周晓玖,在学习钢铁的冶炼后,引导学生思考百炼成钢有什么人生寓意?经过思索探讨,学生将领悟到在人也要经过千锤百炼,不断剔除自身的劣性与不足,广泛吸收外界的营养与精华,才能成为高素质的的人。可见,只要我们做思想教育工作的有心人,就一定能随处找到人文教精神教育的材料和契机。

2、补充课外人文知识,拓宽人文视野

各科教材中虽然都含有丰富的人文素材,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也是深刻的,但仅仅靠教材的人文素材来影响我们的学生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课题组成员试图通过补充课外人文知识来拓宽学生人文视野,并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

如我们数学实验老师符益鹏老师在上数学课时,设计往汶川地区送救灾帐篷,要求大家设计帐篷。当然,符老师在讲解这一例题时,补充了汶川大地震后社会各界前往汶川灾区救助的感人事迹,适时补充了课外人文知识。历史老师杭丽群在教学完了抗日战争这一章节后,适当补充许多日寇侵略漕桥地区的罪行,以及漕桥人民和先烈们英勇斗争的故事,主要有《日本狼狗受伤,全村百姓遭殃》、《我们的矮王营长》、《吴其昌烈士二三事》、《张新华烈士传略》、《祝庄桥伏击战》、《发生在南宅的惨案》等等。日寇罪行和革命故事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材料,但这些抗战事例和抗战人物,好象离同学们很遥远,通过杭老师这些故事的补充,使他们收益非浅,感觉侵略和反抗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真正起到情感教育的作用,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引领课外经典阅读,丰富人文知识

书籍除了丰富的知识外,最重要的是让心灵和思想得到成长,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不仅要上好每一堂课,还要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特别是文科老师,要促进学生的经典阅读。课外阅读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经典作品的权威性、深刻性,奠定了它在人类文化史上至高无上的地位,注定了它是全人类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教师应积极引领学生走进经典文化,丰富人文知识,提升人文素养。我校课题组中的所有语文、历史、政治老师在校行政的支持下参与了这一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1)引导学生选择优秀的课外阅读内容

苏轼曾云:书富如海,百货皆有,但不可兼收并取。因此,要教会学生有选择地阅读。我们语文老师一般推荐三大类书:第一类书是生动有趣的长篇小说,如四大名著等,第二类书是优秀的散文,第三类书是综合性的,如《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成语故事词典》等。历史老师推荐古典文化书籍、古今中外名人传记、历史类书籍,包括历史传记、历史故事等。政治老师推荐热点新闻、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重大时事评论、道德模范的事迹等。这些书籍都是作者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卓越见解、独特感受的集中体现,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丰富精神世界,培养人文精神。

2)探索课外阅读的方法和途径

首先, 增设课外阅读课。每周抽出一节早读课做为课外阅读课。阅读课上,教师不提问,不讲解;学生可以自由看书,内容、速度、数量因人而易。教师只是通过默默的巡视,了解学生的阅读水平以及他们的心理需求。其次,建立班级图书角。每班成立班级图书角,并建立有关的规章制度,这样可以使班级里的图书能正常有序的流通。书从何而来,主要的途径有从学校图书室借、学生把看过的书放入图书角互相交换看、学校每学期补贴每班二百块钱,用于购买新书。另外,为配合课外阅读,学校开放学校阅览室。学校阅览室、图书室藏书丰富,是学生阅读的好地方。在宽敞明亮的阅览室中学生可以自由阅读各类书籍。每个学生都有借书证,我校规定周一到周五中午图书馆开放,周一和周三为初一中学的借书和阅读时间,周二和周四为初二学生的借书和阅读时间,周五为初三学生借书和阅读时间。同学们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借阅自己感兴趣的书籍。

为推进学生阅读,教师加强阅读指导。实验老师从阅读目标、阅读计划、阅读策略等方面引导学生如何阅读。同时,为找寻合理高效的阅读方法,我们实验老师向学生推荐一些常见的阅读方法,并告诉学生要在了解基础上熟练地掌握、运用常见。如:摘录法、剪贴法、圈画法、阅读评价法等。让学生真正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学校还推动师生共读活动,学校鼓励老师多读书,学校每年为教师免费订阅一份教学期刊,还利用教师节等节日开展向教师赠书活动,工会还组织教师开展了读书心得的评比活动。学校通过师生共读书来提高师生的素养和情操,增强师生的人文精神,为打造人文课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课外阅读评价的实施

评价不是目的,而是影响学生人文素养的手段。通过评价,使学生学会正确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学会欣赏与宽容,学会谦虚真诚,从而促进健康的心理,形成高尚的品格。

在课外阅读评价方面,我们首先看学生借还的记录,记录不仅要规范,而且还要写出自己的阅读心得,还可以写自己喜欢的的理由以及向其它同学强烈推荐的理由。在阅读的基础上,我们还开展讲故事、演讲等比赛,还有几位老师举办了有关课外阅读的手抄报比赛,如朱细琴老师举办的《我爱文学》、唐旭芬老师的《我爱阅读》获得了较好的效果。还有老师开展读书征文获得,如陈景宏老师的《我班的图书角》活动也有力地提高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这些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评价活动,对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健康的心理,形成优秀的品德,铸就高尚的人格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培养学生与人相处与人合作的能力的策略研究

学会与人共处,学会合作,学会交流,是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了解自己,尊重他人,既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又善于表达和交流,是当代社会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能力。合作是一种精神态度,也是一种能力修养,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课题组的实验老师为了培养学生提高与人相处与人合作的能力,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1、唤醒合作意识,激发合作欲望

合作精神培养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首先,很多学生没有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受个人功利主义的影响,很多学生宁愿自己一个人做事也不愿与人合作;其次,学生没有看到合作的优越性,他们简单地认为1+1=2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