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漕桥初级中学
人文课堂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专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漕桥初级中学 >专题列表 > 人文课堂 > 研究过程

生物的变异教案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超级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2-12-01  浏览次数: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

 

执教

武进区漕桥初级中学 赵玉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现象;

2、区别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3、举例说明变异对生物进化的意义。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2、初步学会用所学的有关变异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界丰富多彩的本质,体会规律之美。

2、通过调查,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树立良好的科学品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本课学习,感悟生命的独特,增强生活的勇气,并形成热爱一切生命的意识。 

重点:

1、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现象;

2、正确区分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3、举例说明变异对生物进化的意义。

难点: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现象

教学准备

1准备花生及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预习有关内容。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与讨论相结合

板书设计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

一、生物的变异:生物体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

二、生物变异的类型: 可遗传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

三、生物变异对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教学过程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课

 

 

 

 

 

摆出一碟花生,请若干学生上台,观察后找出完全相同的两粒。

 

 

 

 

仔细挑选

(反思总有差异)

 

 

 

 

 

 

 

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的氛围,同时瞬间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使之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节的学习中来。同时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地反思,并能说出个体间的差异可能是变异的结果,从而很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题。

二、认识生物变异的普遍性

 

多媒体展示生物之间有差异的图片:不同品种的玉米果穗、不同颜色的玫瑰、老母鸡与它的小鸡们、一只黄色的鹦鹉生下了四只体色各异的小鹦鹉。

 

总结:不仅同种生物间存在着差异,同一家系中的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调查人体的变异现象

要求:推举一位调查员调查有无耳垂、能不能巻舌以及单双眼皮等性状一致的学生。按指导要求做好调查工作,及时做好人数记录。

引导:看看人数的变化,最后剩一人,如果我们换一个调查性状再来一遍,推测是什么结果?在活动中你能悟出什么?

 

学生仔细观察,比较

得出结论: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总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这就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学生开始进行调查,并作好人数统计工作。

 

 

 

 

 

 

 

得出结论:人体性状完全一样的两人是很难找到的。人体的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是绝对的。

 

 

 

 

 

 

 

 

调查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在课堂上进行现场调查,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尝试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不仅让学生学会科学方法,还有利于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三、认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引导:关于生物变异现象同学们有哪些感兴趣的话题?性状的变异可遗传吗?对生物的生存有何影响?

创设情境:

有两粒品种为大花生的花生,一粒种到肥沃的土壤中,一粒种到贫瘠的土壤中,结果发现:肥沃土壤中结出的仍是大花生,而贫瘠土壤中结出的是小花生。

讨论:大粒品种的花生结出小粒花生,这是一种变异,这种变异是由什么因素引起的?

如果把结出的这粒小花生种到肥沃的土壤中,给它完全适宜的条件,它会结出什么花生呢?

引出问题:什么样的变异才会传给下一代呢?

案例呈现:

1、图片(肤色正常夫妇和两个白化孩子)

 2、同卵双生兄弟,哥哥长期在野外工作,弟弟长期在室内工作,几年后,哥哥比弟弟脸黑;

3. 图片(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成因过程)

4.缺粒的和饱满的玉米棒子

提问:

他们的变异分别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这些变异是不是都能遗传给后代?

 

 

 

 

进一步质疑:凡是外界环境引起的变异都不可遗传?

 

 

呈现:太空椒图片(示形成原因)。

 

 

 

 

 

 

 

 

 

学生讨论回答

(环境因素:贫瘠的土壤)

 

 

 

学生讨论回答

(大粒花生)

 

 

 

 

 

 

 

学生思考案例

 

 

 

 

师生分析:13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2是由于环境影响(太阳晒黑)引起的,不会遗传给后代。因此生物的变异可以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进一步思考。

 

 

 

 

 

利用实例进行分析,创设了教学情境,利于学生的判断、分析、讨论,将抽象的可遗传和不可遗传变异简单化,直白化,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领悟。在引导分析时,问题层层深入,给学生思维的深度,同时指导学生通过图表对比的方法进行归纳学习,突出了重点,解决了难点。

 

教学过程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四、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的

不可遗传的变异由外界环境发生变化引起的

 

 

 

讨论: 生物的变异对生存有什么影响?

生物的变异都是有利的吗?

案例呈现:

18世纪的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山清水秀,绿树成荫,桦尺蛾白天栖息在长满地衣的树干上。1850年生物学家考察,发现多数体色都是浅色的,少数深色的桦尺蛾是浅色桦尺蛾在自然条件下的变异类型。
讨论:深色的桦尺蛾,这种变异对桦尺蛾的生存是否有利?

100年后,曼彻斯特成为工业城市,树皮被熏黑,这时发现深色桦尺蛾成为常见类型,而浅色成为少数。

讨论:再来看看,这种深色的变异类型对它的生存是否有利?

分析:有利于生物的生存是有利变异;不利于生物的生存是不利变异。

 

 

 

 

 

 

总结归纳。

 

 

 

 

 

 

 

 

 

 

 

思考案例回答问题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一种变异是否有利,要看它是否有利于生物的生存。但环境是变化的,也许一开始认为的不利变异由于条件的改变,又成为有利变异。要辩证地,全面地,客观地进行分析评价。

 

 

 

 

 

 

 

 

 

 

 

 

 

 

 

 

 

 

同样创设情境,问题思考依旧层层深入,激发学生心中求知的欲望,并促成学生以辩证的观点来分析问题。

 

 

 

 

 

 

教学过程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五、生物变异的意义

 

 

 

 

 

 

 

 

 

 

 

 

 

 

 

 

 

 

 

 

 

六、人类利用生物的变异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七、课堂小结与训练

 

思考:变异对生物界有什么影响呢?大胆想象,如果生物界只有遗传没有变异会是什么局面?

 

小结:正是由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才使生物界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地进化发展。生物的变异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同时,由于地球上的环境复杂多样,不断变化,生物如果不变异,就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由于生物存在着变异,因此世界上的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特的,即使是一棵卑微的小草,也有属于它的春天。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完全属于自己、无人能及的优势,只要我们正确认识自己,努力而不放弃,我们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春天。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47页无籽西瓜的由来呈现杂交水稻、高产奶牛、太空椒等实例。

 

 

 

 

1、生物的变异现象。

2、会区别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3、会区别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4、生物变异对生物进化的意义。

做课本46页自我评价题

 

 

大胆想象描述,从而体会到变异的意义所在。

 

 

 

 

 

 

 

 

 

 

 

 

 

 

 

 

 

 

 

 

 

学生阅读课本

 

 

 

 

 

 

学生提出疑问。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独特与价值,发现自身无人能及的长处,学会赏识自己,正确评价自身,从而树立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和决心,以自信、乐观的态度面对生命,用心灵去体验、感悟生命的真正价值,最大限度地绽放生命的美丽。

 

 

 

 

 

 

 

 

 

 

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附: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