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漕桥初级中学
人文课堂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专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漕桥初级中学 >专题列表 > 人文课堂 > 成果材料

《运用信息技术 培养人文素养》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超级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12-08  浏览次数:

  

人文素养,是指做人的基本修养或涵养,它体现在一个人对自己、他人与社会的认识、态度和行为中,具体体现在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特征、审美趣味等方面。人文素养的培养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她是现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突出强调课堂的逻辑性、严密性、准确性等科学属性,有意或无意间忽视了课堂教学的人文属性。当前学校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存在的几方面问题:其一,厌学情绪反映普遍,有一些平时学习刻苦的学生也常常流露出对学习的无奈。其二,与人相处、与人合作能力低。其三,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观念淡薄。学校现在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美好、舒适的校园环境,但一些学生的行为,如破坏公物,破坏环境卫生,随口脏话等等,表现他们缺少基本的人文素养;其四,人文学科知识欠缺。有不少中学毕业生对中外名著知之甚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到陌生,甚至有不少学生对自己的家乡了解不多。其五,缺少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如今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中心人物,以至于有不少家长向我们报怨,现在的孩子对人不感激,对事不关心,对物不爱惜,认为家长、老师、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付出爱都是理所应该的,而不知道爱应该是相互的。面对以上种种,作为学校教师更应立足于教学改革前沿,坚持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努力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课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当今社会是一个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和飞速发展的社会,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工业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变革的两个制高点。在教育领域,以这两大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也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它们不仅实现了教学手段的变革,而且影响着课程体系,教学的观念与形式。我们相信,信息技术所具备的多样性、直观性、交互性、超时空性等特点,必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方面的尝试。

一、运用信息技术培养人文素养的实践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克服厌学情绪

具体教学中,信息技术已成为教师教书必不可少的工具,精心选取有用的图片制作成课件,通过展示图片可以创设相应的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初中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往往是在一个特定的问题情境中自发生成的。创设一个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学习情境能使学生形成一个主动学习的心理愿望。我们既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的情境与学生原有的认识形成冲突,也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起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让他们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从而克服厌学情绪。

比如我在北师大版的八年级历史上册中有一节学习探究课《画地图讲历史》,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简易地图,在绘制地图的过程中,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加深对所学历史知识的理解,所以我让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利用电脑技术学习绘制简易历史地图,并能结合所画地图,把所学的历史内容、系统地连续地标示和表达出来,这是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通过学习绘制和标示简易历史地图,既可以培养同学们的电脑操作技能,又可以培养观察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全局意识和从发展的角度来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眼光。在这一节课的基础上,让学生来讲述与地图上的地理名词相关的历史内容了,由于课前布置了预习,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画的地图,通过课前上网查阅,来讲述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情况或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所以许多学生好像都是胸有成竹,个个伸长了手,嚷着我来我来,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激发,使历史课堂活起来,让学生从不讨厌历史课到爱上历史课。

(二)运用信息技术增加人文学科知识,提升人文学科素养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可以为学生的历史学习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和丰富的学习信息资源。这主要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指导学生查阅有关学科资料信息和掌握当前对某一事件、知识的研究动态,二是建立师生互访的教育网站,师生共同研究商议确定几个专题,由老师提供专题的背景资料,然后师生互访,通过讨论,甚至网上辩论,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升人文素养的目的。

在九年级复习课《侵略与反抗》时,我首先布置同学们上网查找中国近代史上的五次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的有关资料。包括侵华战争的图片资料、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我把同学们分成三大组,第一小组同学收集五次侵华战争的图片资料,特别是反映列强侵华战争罪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第二小组收集各次侵华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及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第三小组收集在这五次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的反抗(林则徐虎门销烟、关天培虎门殉国、太平天国运动、台湾军民痛击日本侵略者、邓世昌以死报国、义和团运动等)。各小组把收集到的资料制成PPT,课堂上每一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既培养同学们收集历史资料、分析历史资料、处理和组织历史材料的能力和合作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知道了更多的,超出教材的历史知识,也知道了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富国强兵奋起反抗才是我们的出路,培养了同学们的强国意识、爱国情感。

(三)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教师通过网络查找当前人类过度开采资源、破坏环境的图片或影视资料,通过数码相机拍摄学生浪费粮食、乱扔垃圾、校园环境死角等照片,制成PPT,作为课堂材料,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在教学《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课前我布置了两个预习题:一是收集有关资源环境方面的宣传标语,二是完成一张调查表:

   

姓名                        居住地:

本人有无兄弟姐妹(几个):

妈妈有无兄弟姐妹(几个):

妈妈文化程度:

爸爸有无兄弟姐妹(几个):

爸爸文化程度:

家中每月电费(平均):

家中每月水费(平均):

村边有无河流、若有,水质状况如何?能否行使船只?

你是否有使用过一次性筷子的行为?

周围有没有专门的废旧电池收集箱

家中有无抽水马桶,若有污水排向何处?

家中垃圾处理方式:

你觉得周围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什么:(请图片展示)

如果让你给自己的资源环保意识打分,你认为应该打多少分?(5分为满分)

 

课堂上,同学们首先交流收集的标语,这些标语五花八门: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别让人类的眼泪变成地球的最后一滴水;花有美梦,请勿打扰;芳草凄凄,踏之何忍;垃圾是宝,请勿乱丢等等。许多同学把每一个宣传标语做成PPT,图文并茂,教育性和观赏性相结合。然后,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总,完成汇总表(如下):

1、独生子女占      %

    2、妈妈爸爸兄弟姐妹平均      人。

    3、家中电费      /户。

    4、家中水费     /

    5、河流水质状况:好    %        %

    6、使用过一次筷子的人    %

    7、有废旧电池收集箱的占    %

    8、有抽水马桶    %,污水最主要排向何处              

    9、家中垃圾处理方式:乱扔     %,放垃圾箱    %,其它    %

    10、周围严重的环境问题:(图片展示)

11、环保意识打分:(5分)占    %4分)点   %、(3分以下)占    %

最后,每一小组的调查汇总表都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针对调查汇总表,特别是各组展示自己拍摄的资源环境图片,效果非常好。其中,有同时展示焚烧麦秸稻草时浓烟滚滚的场景、漕桥河飘浮的垃圾,学校操场交流的垃圾,没有关紧的自来水龙头,漕中路两旁的垃圾等等照片,使同学们感触很深,知道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破坏与自己或自己的家人有关。同学们在讨论交流我们身边存在哪些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后,请同学们还是以讨论小组为单位,就我们身边存在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向同学发出倡议,写一份倡议书,发布在漕中校园网上,作为创建绿色学校的倡议书。所以,利用信息技术,寻找教学素材,开发教学资源,有利于促进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行动。

(四)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与人相处与人合作的能力

当前,上网已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网络资源的丰富多样,非常利于学生的合作学习。利用多媒体网络的各种功能如链接、传输功能,适时引导学生组成各种学习小组,开展合作,互相交流、争辩,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实现共同进步这一目标。新的教育理念认为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创设一种研究性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合作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网络上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每一位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创设了极好的情境。根据学生实际、条件实际确定合作学习课题,指导学生在网络资源中披沙拣金,寻找有用资料。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主动探寻知识、学会了批判分析、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发现探索,也懂得了借它山之石集思广益的道理。

我在教学九年级下册《共建地球村》一课时,就组织学生利用Excel来探讨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住房、交通、能源、水源以及空气污染等变量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通过共享交流,使学生认识到了当人口增长一定比例后,所有的其他资源都必须增长到什么程度,环境污染问题,社会问题又达到了怎样的严重程度,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世界各国必须联合起来,共同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共建人类美好家园的必要性。目前,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就更为便利了。师生利用现有的电子布告牌系统(BBS)就能实现不同个体之间的交流。学生可以在自己学习的特定主题区内发言,并能针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论。每个人的发言或评论都即时地被所有参与交流讨论的学习者所看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与他人合作相处的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

(五)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信息技术环境下,在学科教学中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为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奠定基础。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主题班会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心意识、责任意识、奉献精神。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使学生注重关心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关注政府的公共政策,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参政议政意识和民主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责任意识。这些做法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和平与发展》时,在世界人民大力维系和平时,却有人时时挑战和平,9.11事件就是其中一代表性事件,为了使同学们深刻认识9.11事件造成的严重损失和影响,我课前布置一预习题,让大家从网上下载一系列9.11事件的图片,同学们从直观的图片上了解到9.11事件对美国造成的直接损失和对整个世界人民带来的心理负担。到课堂中,我稍一点拨,就使同学们认识到:对于全世界的人民而言,反恐怖活动将是人类社会一项长期、艰苦和复杂的斗争。这次事件沉重地告诉我们,在今天的文明世界里, 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敌人恐怖主义,打击恐怖主义,保护公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我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经常依据教材内容、挖掘教材育人因素、根据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信息手段,寻找教学素材,开发教学资源,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国情时政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我利用信息技术,把课本上故事、案例以及电视上播放的《焦点访谈》、《今日说法》、《都市现场》《感到中国十大人物》《全国道德模范事迹》《十大法治人物》等素材以生动、具体、形象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给深深的感染。这些生动形象的榜样信息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示范导行作用,可为学生树立起仿效楷模,从而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在讲授科教兴国战略时,播放国家领导每年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院士颁发奖状等几个视频短片,使学生从表象看到问题实质,增强了说服力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本中抽象枯燥的内容变得直观,形象,激发了学生关心国家发展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运用信息技术生人文素养取得的成效

1、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和发展

教师在信息技术教育平台上和学生平等的地位,以及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学生的协作能力得到了培养。特别是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过程中,面对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同学间的协作互助互学,从中体会获得帮助的愉快,以及帮助他人的幸福和乐趣;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学会了学习,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创造,不断地提高了他们的信息意识和技能。

2、形成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教育环境

充满人文气息的教学活动场所、开放的教学内容、开放的活动过程、开放的活动形式,构成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教育环境。学生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时时处处感受着学习和做人的人文气息;体验、理解、领会着学习内容;活动场所的开放,使学生拥有了更多身临其境参与实践的机会,学生活动的过程不再封闭,获取的信息不再局限于书本,他们能在学校里逐步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学生在活动参与中,成为学习的自我引导者,品德和习惯形成的自我促进者,成为学习的主人,实践的能人。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3、教师的人文素养得到了提高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同样经历了一个学习、思考、提高的过程。在学习钻研、互助合作、实践探究的过程中,使老师们也系统地提高了自身的人文素养和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意识与能力,把自己融进了充满人文气息的现代信息技术中。育人方式的观念也由封闭向多样、开放、生动活泼的发展方向转变。开始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事先的备课上,放在为学生提供丰富有序的学习材料和为学生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上;放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上,去组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思考探究,让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去愉快、自主地学习,从而,构建了一种平等、和谐、民主、互动式的新型师生关系。

三、运用信息技术生人文素养的反思

要克服对信息技术的盲目崇拜和滥用,遵循科学性。信息技术教学只是现代教学的辅助手段,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实际等诸多因素,科学地、有针对性地运用信息技术,不宜过多过滥。选择恰当的实际适时、适量地运用信息技术这种教学手段,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从而发挥信息技术的最大功效,达到游湖课堂教学、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克服信息技术应用的形式主义,遵循目的性原则。任何教学媒体和手段的运用都是为完成教学任务服务的。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有些教师为了体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不管课内是否需要,更不顾多媒体的使用是否恰当,一味追求形式,缺乏目的性,华而不实,让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的动画、图片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影响了教学重点的突出,限制了学生自身想象力的发挥。课堂上热热闹闹,活跃得像文艺表演,而学生没有能够学到实际的东西,教学效果差。使用等明天辅助教学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不求多,但求适用。

克服信息技术运用的喧宾夺主,遵循时效性原则。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教师仍然是主导。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多媒体反客为主,代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动动鼠标、敲敲键盘,成了多媒体课件的控制员、解说员和放映员,忽视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人文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与全校教师一起,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互相探讨,形成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校园文化。

获奖证书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