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漕桥初级中学
人文课堂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专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漕桥初级中学 >专题列表 > 人文课堂 > 成果材料

体验,让课堂流动生命的灵性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超级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12-09  浏览次数: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体验性学习,是指学生在生活实际的场景中、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在再现、还原自己的亲身经历中受到启发,理解世界,产生情感,深化体验。体验性学习能让知识能力融入学生的情感人格,使学习深入人的生命领域,使教育回归人文,从而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使命。体验性学习的主体是全体学生,教师是体验性学习的重要引导者和组织者。因此,在初中思品课中需要教师运用多种策略,对学生的体验加以关注,让他们结合亲身感受掌握好知识,培养出能力。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创造性地让学生进行体验性学习,对广大思品课教师来说,不仅仅是一个探索与实践的过程,更是一种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的改变

体验性学习常用的策略有以下几种:

1、实践性体验。就是引导学生走进真实的生活,切实体会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时的感觉。这种方法的实施有两种方式:一是把学生带出去,让他们走进社会,用社会生活激发他们的感受。如学习《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这一课时,可以带学生旁听本地法院相关内容的公审;学习《和父母平等沟通》,可以布置学生课后回家与父母进行一次关于自己在学习独立性方面的交流,并把它记录下来,作为作业上交;学习《承诺的分量》之前,我了解到班上有一个同学的亲戚家正遇到拆迁问题,于是就把这个问题设计到教案中,请同学们事先到拆迁户家里做好调查:政府在拆迁前给与他们什么承诺?如今是否兑现了承诺?课堂上大家就自己所调查到的具体资料进行了交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讨论:如果承诺不兑现,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承诺兑现了,有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效应?大家联想到自己平时的撒谎、应而不行等行为,深深感觉到了信守承诺的重要性。把学生带入社会学习思想品德,这种方法对学生的触动是非常大的,它真实地掀开了生活的一角,展现给同学们,因此大家对对应的理论认可度也非常高。

但是同时也要看到,它也有不足之处:一方面把学生带出去,纪律和安全都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好掌控;另一方面,它的设计对体验对象的条件要求也比较高,常常会受到社会事件的限制,如在学习《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的内容时,法院不一定就刚好有关于消费的案件审理。这时,就可以使用第二种方式把社会引进来,在学校或者教室里,让学生感受社会生活,即可避免以上两个弊端。在教学《生命只有一次》时,针对如今青少年,特别是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抗挫能力差的特点,我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学生戴上眼罩,模仿盲人在教室中行走、穿衣服、在书桌上摸索寻找橡皮等,学生亲身体会到了生活中盲人的不便和痛苦,引起他们对爱护生命和健康的认识,体会到生命的宝贵,从而正确认识生活的苦乐,提高他们的抗挫能力。

2、情境化体验。是指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感觉中明辨是非,从而培养出良好的思想品德的方法。虽然在初中生的思维中,抽象思维已逐渐成为主要方式,但毕竟还在初期阶段,大多还需依赖形象思维的帮助。因此,如果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形象的情境,作为学习抽象知识的环境,无论是对学习兴趣的提高,还是学生知识的掌握,抑或能力的培养,都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创设情境化的环境有多种方法:运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课件、指导学生表演小品、带领学生玩适当的游戏等,如果能把这些方法,针对不同的内容和教学目标,运用到不同的课时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一定会高涨,学习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如七年级下册《长大的感觉》这一课,在设计教案时,我想到虽然同学们在长大的过程中,都有各自丰富的感受,但是如果仅仅让他们回忆往事,或单是口头叙述,效果都不会很明显,所以我采用多种方式,设计了两个经典的情境,引导学生讨论成长中所遇到的困惑。我首先播放了《小小少年》这首歌导入新课,提出成长的感觉是怎样的?引导同学们各抒己见;然后请两位同学表演了一出情景剧,主要内容是妈妈和女儿关于家务活的矛盾,讨论之后大家得出了化解矛盾的方法:宽容、尊重和信任;接着我用多媒体播放了一个故事,内容是关于父亲和儿子因对上网和网友以及儿子的日记等方面的不同观点,所产生的矛盾,再次引导同学们讨论,大家收获了多种化解方法,并且能够换位站在父亲的角度思考自己的成长,虽然他们对长辈的一些做法不是很赞同,但还是理解了家长们的心思。这几个情境的设计,让同学们真切地处身于矛盾的现场,能够亲身体会到孩子和家长各自的想法,从而寻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相信以这样的方法上完这一课之后,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消除掉不少因成长而产生的矛盾。

2、阅读性体验。这种方式与上面两种体验方式的距离比较大,它是采取把外在的阅读、形象的生活经验以及内在的思想相融合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体验中收获知识与能力,培养情操与品德。多样化的阅读可以给学生带来多样化的内心感受,教师在课堂上如要采用这种方法,必须要注意几点:

首先是要创设一个轻松自在的阅读环境,让学生能够自由自在地感悟、无拘无束地思考,所以在上课伊始的导入,和教学过程中的引导、提示、评价,教师所有的穿针引线工作都必须拿捏好分寸,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氛围。

第二尤其要重视学生从阅读中获得的内心感受,这个感受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是否良好,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所以教师一定要设计好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的环节,力求做到所有的观点都出现在课堂上,这样才能把握学生的思想,做好或鼓励、或引导、或纠正的工作;

第三要注意课堂上的阅读不是学生个体单独进行的阅读,而是在公众环境下进行的班级内的交流与探讨式的阅读,阅读性体验的最终结果,是大家讨论后获得的公认客观的结果;

第四要允许在同一主题下的阅读材料出现差异,也就是说,鼓励同学们围绕同一个主题阅读不同的文章,由此提出不同的看法,只有有了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进行的阅读,读者才会亲身体验到作者的酸甜苦辣。

如学习《多彩的情绪》一课,教材上已经有了几个小故事:伍子胥、范进、周瑜等,但是这几个故事都是比较极端的,同学们一般不太容易体会得到,这样的故事只会让他们觉得好玩,所以我另外复印了一张接近同学们日常生活的有关成年人情绪的文章,帮助大家更贴心的感受不同主人公的情绪变化,获得更多的情绪变化的经历,也收获更多的处理方法。阅读性体验是通过文字让学生产生感受,比情境化的体验方式要来得抽象,对于推动学生抽象思维的形成很有帮助,而且由于学生的阅历不多,他们的直接体验是有限的,所以多阅读相关的优秀作品,可以丰富他们的人生体验和情感空间。

二,体验性学习的意义

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和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与意识。体验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进入生命的领域,因为有了体验这一学习方式,书本知识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是认知、理性的范畴了,它已经扩展到了情感、人格与生理等等领域,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仅只是知识的增长过程,而是使其身心与人格健全和发展的过程。

体验性学习更好地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改变了课堂教学由教师灌输知识为主的现状,转变成了以学生自我体验、感悟知识来获得知识。把思品课堂由教师的讲学堂转变成了学生主动参与、亲自体验、自主探究的学习场所。把传统的注入式教学转变成了参与式教学,让思想品德课堂重新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体验性学习对于思品教学实际来说,意味着学生人人参与、平等的进行对话、体验性意义的建构,它提倡一种民主、合作、开放、科学的教学新理念,它让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教师和学生变成了一种平等、互助、合作的关系,教师也由过去的教书匠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推进者、学生活动的组织者、体验性学习的参与者。

体验性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要把对学生直接经验的改造、发展作为学习的重要目的,间接经验要进行整合、转化为学生的一种直接经验,成为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意味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学习,意味着身体的参与性,要让学生用自已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身感受。学生在学习活动主体的角色不断体验中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与高涨的参与活动的热情,学生不但学会了新知识,而且学会了相互合作;学生不但学会了学习,而且学会了不断创造;不但提高了自己的能力,而且提高了自己的觉悟。

三、体验性学习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要求

1、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体验。作为体验性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既要与学生一起体验,又要善于用教师的体验去引导学生的体验。每当走进课堂,我注意对每个学生投以热情、信任的目光,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认可,产生一种受到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教学过程中,我更加注意满腔热情地投入教学,用自身体验的情感感染学生。如:教学《学会尊重他人》时,我先说出了自己在公交车上让座后得到尊重由此产生的一种愉快满足的体验,与学生一起分享,然后再鼓励学生说出各自在生活中受人尊重后的感受。在老师的体验引导下,学生们争着发言,感慨颇多,从中深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真谛:只有懂得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2、教师应注重教学的过程。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重视知识的结论,强调标准答案,要求学生背诵,有时候甚至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并要求学生马上应用,导致学生对知识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降低了教学质量。体验性学习注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上,引导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感知体验思维概括应用的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我在《调节和控制情绪的方法》教学过程中,先不说教材上的结论,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体验,用发散性思维考虑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发表独特见解,学生说出的调节情绪的方法竟然有二十多个,都有一定的道理,于是我引导学生一起进行归类,最终概括了最重要最有效的几种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全程参与的,知识的结论是师生一起导出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的。学生在过程中既提高了思维能力,又通过体验感悟到结论的真实性,同时也增强了应用知识的自觉性,有效实现了思想政治教学知、情、信、意、行的统一。

3、教师应注重个性化的教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不是让每个学生以及每个方面都按照统一规格平均发展。古代哲学家这样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我们也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不会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去研究学生的个别差异,探索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我在教学中既注重学生参与和经历的过程,又尊重学生认识和感悟的个体差异,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体验结果。在备课时,尽力备学生,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分层制定教学目标,设计高、中、低三个层次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分层进行提问回答:优秀学生进行示范性问答,中等学生进行激励性问答,后进生进行模仿性问答,使不同层次学生都得到发展和提高,都得到成功的体验;在作业布置时,分层设计布置作业练习:后进生一般完成基础客观性练习,中等生侧重完成分析运用性练习,优秀学生重点完成主观开放性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不同的学习体验获得最优化发展。

百闻不如一见,百听不如一验,对于思维方式正处在从形象转为抽象的初中生来说,什么样的道理、什么样的知识,都比不上让他自己亲身体验一把来得实在:自己参与了,不用教师多说,他也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亲身体验了,不用教师多念,他也许会得到更丰富的收获。体验性学习给初中政治课的课堂带来了灵性,学生在流动着生命灵性的课堂上感受着自己思想的变化和品德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淑萍.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设计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赖军.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探究性教学[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4年01期

[3]曾发根.初中思想政治课情感体验性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9月

[4]秦小艳.让学生在体验式教学中成为实战型人才[N].深圳特区报,2009年6月17日

获奖证书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