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 第15周
———— 栏目导航 ————
———— 快速通道 ————
常州市武进区漕桥初级中学 >> 德育天地 >> 常规管理 >> “扬善”教育特色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扬善”教育特色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作者: 政教处 来源: 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7年02月14日

多年来,我校凭借百年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提出了“求真、扬善、尚美”的校训,并倾力打造“扬善”教育特色,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师生不断增强 “善感”体验,内化“扬善”信念,从而不断外显“扬善”言行。

2007年底,我校积极争创了“扬善”教育特色学校。从那以后,我校就以“扬善文化”建设为抓手,构建扬善教育特色。主要是通过校园内部的物质与精神环境的营造,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和校园文化,大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使学生全面发展,健康发展,向上向善发展。

一、挖掘百年校史,传承扬善文化

我校创建于1906年,由漕桥士绅赵颂眉、孙芝耀先生等人创办“振声高等小学堂”。1942年,地方热心教育人士赵介武先生等筹建中学,择校址于振声高等小学堂旧址,沿用“振声”为中学校名。1947年,孙有光先生等发起恢复振声中学,开设初中高中6个班。1993年孙有光先生的子女卖掉漕桥老街的12间房子,筹款6.8万元,在我校设立“孙有光奖学金”,奖励中、高考中的优秀学子。一百多年来,正是这些关心教育的热心人士和各级政府的善举才使得我校得以生存、发展、壮大。因此,学校以“求真、扬善、尚美”为校训,以“让每个农村孩子都有学上,都能上好学”作为我们的追求目标。

近年来,我校在区教育局和镇政府的关心、帮助下,修缮了百年老校舍,充实了校史陈列室,2013年4月百年老校舍被确定为“常州市文保单位”,我校把它作为每年初一新生“开学第一课”的教育基地,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办学历程,感受前辈办学的艰辛,学习优秀校友的先进事迹,传承和发扬学校百年办学史中“扬善”的精神,增强为学校增光添彩而努力读书的使命感。

二、校园环境布置,彰显扬善特色

为了培养“怀善心,言善语,行善事”的时代新人,我校努力加强“扬善”的校园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扬善”氛围。

第一,定校训、编校徽、制校歌。经过多年的斟酌和研讨,在尊重校史传统和学校长期以来形成的学风的基础上,我们把“求真、扬善、尚美”确立为学校的校训,得到了广大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新建的校训牌牢牢地矗立在正对校门的求索楼旁边,大幅的高分子喷绘画,寓意深刻:一条宽阔而弯曲的大道伸向远方,结合“求索楼”楼名,意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大路两旁是参天大树,意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经过对漕中百年奋斗史的研究,在大量征集师生设计的校徽的基础上,我们精心选择并通过改进,形成了今天的校徽(常年挂在墙上):绿叶如同手掌,红日代表希望,象征着老师们托起明天的希望;白帆点缀在蓝色背景中,意味着莘莘学子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自尊自强,力争上游;同时,白帆又似春蚕,依偎在绿色桑叶上,既谕示漕中人有春蚕一样的无私奉献精神,又体现了浓郁的养蚕制种传统和校本特色(“扬善”的谐音)。我们对校歌《漕中之歌》的制作也高度重视,因为校歌是学校的宗旨之歌、励志之歌、是战斗的号角、前进的旗帜,也是师生的心声和学校的音乐标志。我们起草了歌稿后,专门请师生修改,特别请知名的校友(如原江苏戏剧学校蒯小棣校长等)审稿,并请原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卢竹音(小沐)院长谱曲。歌带一播出,“求真、扬善、尚美”那铿锵有力的旋律,赢得了全校师生普遍赞誉。漕中之歌不失为一首催人奋进,导人扬善的好歌!目前我们每天早上、中午各播放1遍,在升旗仪式上,全校师生唱完国歌须唱校歌,重大集会和活动均要唱校歌。

第二,加强校园“扬善”环境建设。学校不放过任何一个善育机会,学校在校园内建造了扬善亭,竖立历届校友捐资助学的功德碑,在花园草坪上制作文明标语,在显示屏上滚动播放扬善教育宣传标语,在校园墙壁上悬挂经典的名人名言,每个教室张贴《弟子规》选句。力争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为会说话的墙,让每一块标语牌都充满“善”的气息,让每一片绿地都期待善的呵护,师生每一次出入扬善教育园地,也都会得到一次心灵的洗礼和人格的升华。这样,让学生置身于各种“扬善”文化氛围中,利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从善如流。

第三,加强班级“扬善”文化建设。在班级文化的布置中,既有学校的统一规定,如“求真、扬善、尚美”校训的张贴、中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等牌匾的悬挂,又有班级各自的个性,如每班教室门口均写明了本班的班级精神、奋斗目标,每班的后墙上均张贴各自的励志口号和扬善心语。每个班级的黑板报、团队角、学习园地的布置也能体现“扬善”要求。各班举行的丰富多彩的“扬善”活动,更为自己升华善心,践行善举提供了无限动力。

三、师生活动开展,凸显扬善本质

“活动最能内化为素质。”我校积极利用本地丰富的社区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德育基地的作用,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特别是近几年来,扬善教育系列活动得到有效推进。学校除通过升旗仪式、广播会、学生大会等途径广泛宣扬善育要义外,还经常组织开展“我的扬善故事”演讲会、“我的扬善心得”征文竞赛、“我心目中的大善人”读书活动、“我为残疾少儿献爱心”、“我为学校添块绿”等爱心捐助活动以及“我为父母洗次脚”、“今天我当家”实践活动等等。此外,学校还积极开展“家校合作,社会联手,共同扬善”的活动。学校每年召开的扬善教育报告会、“扬善之星、文明之星”表彰会已成了最令人激动的事(学生语)。

 “善感”的获得,决非一日之功,而要经过日常世久的刺激和积累。因此,在活动中,我们十分讲究活动内容的针对性和序列化。从大的方面讲,对各年级学生的德育内容形成系列,如七年级侧重文明礼仪及习惯养成教育,八年级侧重心理健康和青春期教育,九年级侧重理想前途及磨难教育;从小的方面讲,在每个单项工作中也讲究序列化,如每次的黑板报评比,学校确定的主题是:七年级“学会思考,认识自我”,八年级“学会交往,塑造自我”,九年级“学会做人,完善自我”。我们认为,这些工作务必反复抓,抓反复方能有成效。由于学校在精心组织的每一个系列活动中都能渗透善育要求,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全校师生能不断增强“善感”体验,内化“扬善”信念,从而不断外显扬善言行。

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由于学校绿化面积大,管理人也少,学校政教处、团总支组织师生志愿者成立了植绿、护绿志愿者小队,每周都在校园内巡视各种花草的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及时解决。成立环保志愿队,劝阻学生课间的不文明行为,对校园内的垃圾及时处理,保证了学校的常清洁。成立帮扶孙国华老师的志愿者队伍,坚持每天给孙老师送饭、送菜,定期给孙老师做好清洁卫生工作,让孙老师感受到晚年的温暖。

不仅如此,学校还把“扬善”教育覆盖到教学、后勤服务等方面,我们要求每一位学生不断提升“善”的品质,要讲善言、办善事、做善人;要求每一位任课老师要有扬善的素质和善育的本领,每位职工要胸怀善心,真诚为师生服务。如每位任课老师都要参加“168爱生行动”,每位中考学科老师要至少开展一次家访,课堂上要关心学有困难的学生。班主任老师在天气变化之时利用短信平台向家长发送一些温馨提示。每到年终,老师们会深入社区和贫困学生家庭开展送温暖慰问活动。每到冬天,食堂员工会推迟出菜时间,并采取一定的保温措施让学生们能够吃上热腾腾的饭菜。教职工在工作中努力践行着“扬善”的要求,争做“扬善”的表率。

我们还围绕“扬善”特色,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区级课题《培养农村初中特殊家庭学生健全人格的策略研究》,研究如何在培养有差异学生的健全人格的过程中,渗透扬善教育,让学生建立爱心、同情心和责任心,具有善心、善语和善行。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和总结出了一些培养农村初中特殊家庭学生健全人格的方法和途径,在优化外部教育环境和内容、促进外部教育的内化机制方面作了可贵的探索和尝试。在开发学生“内源性”因素,利用学生内在的向善求进的积极因素,克服长期积压的消极因素,从而发展特殊家庭学生良好心理品质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理论积累和实践经验。目前,该课题已结题,并获得了专家的一致好评。另一区级课题《建设学校扬善文化的行动研究》还在研究中。许多教师围绕课题撰写的论文或经验总结,如《让他在集体中成长》、《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等能获奖或发表。

四、扬善教育结硕果

2013年9月6日,我校退休教师孙国华把毕生积蓄190万捐献给了“武进区树人发展基金会”在我校设立“孙国华奖励基金”,用于奖励和资助我校的优秀师生和贫困学生。孙老师的善举感动了武进、感动了中国。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等国家级媒体都来校进行采访。孙老师也获得了“中国好人”、“中国好教师”“江苏最美教师”等诸多荣誉。各级领导来校看望孙老师的同时,也对我校的“扬善教育”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孙老师是我校毕业生,也在我校做了20多年的教师直至退休。

去年,我校79届高中毕业生张敏女士承诺,将设立奖励基金,每年拿5万利息来奖励学校的优秀师生。

老师和张敏女士的善举并非偶然,这是我校多年来坚持扬善教育,要求师生讲善言,行善事,做善人的最好体现,是百年老校坚持扬善教育结出的硕果。他们的善举同时也带动了家长行善事、做善人。九年级杨智同学的妈妈给我们每位师生赠送一本《弟子规》,教师节时她还带着自己的儿子慰问孙国华老师。平时,学校的学生志愿者们定期上门打扫,去年学校还安排行政、工会的老师们每天上门给孙老师夫妇送饭菜,当孙师母生病住院,我们一些老师和学生多次去看望孙国华老师。

在构建“扬善”德育特色的过程中,我校在学生的品德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逐步探索出了一套富有校本特色的德育途径和策略,特别是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交往、如何处事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因而大大丰富了办学内涵,也大大提高了办学效益。

近几年来,我校共计100多人被评为各级文明(扬善)标兵,几十位教师被评为校级以上优秀教师或市级、区级德育先进工作者以及市、区级优秀班主任,戴世平校长作为武进区思想道德宣讲团成员宣讲孙国华老师的先进事迹,取得了很好的反响。学校被评为常州市依法治校先进单位、武进区德育先进学校、武进区文明单位等。《南京晨报》、《常州日报》《武进日报》等新闻媒体多次报道我校的扬善教育及其成果。

我们坚信,漕桥初中的“扬善”之花必将芬芳满园!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漕桥初级中学  苏ICP备10052206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11号